煙臺一班級設置廢紙回收站,目的何在?
雖然很多人都是用電腦辦公,這就導致實際工作中的用紙量就少一些,但是作為學生,你總不能讓他們用電腦寫作業吧,很不現實,不過有一個班級為了提倡孩子們節約用紙,在班里設置了回收站,跟溧陽廢紙回收一起來看看吧:
為了培養學生們的節約意識,她在教室里設置廢紙回收站,在洗手間安排值日督促用好每一滴水,在食堂發起“光盤行動”,還通過學生帶動家長,讓學校里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深入家庭。她就是煙臺萊陽市石河頭初級中學小學部語文教研組組長、班主任張瀚日,為了改變孩子們浪費資源的行為習慣,她精心策劃了一系列節約資源的活動,讓孩子們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。
召開主題班會,引導孩子們認識勤儉節約行動
“從2016年第一次登上講臺,我就開始培養孩子們的節約意識。”張瀚日告訴記者,她發現低年級的學生很喜歡撕紙玩,教室里經常是碎紙屑滿天飛,學生們的作業本往往是還沒寫完就撕完了,她覺得這樣不僅破壞教室的衛生環境,還很浪費紙張。于是暗下決心,要慢慢培養孩子們勤儉節約的好習慣。
張瀚日首先組織召開了“勤儉節約,從我做起”主題班會,讓孩子們了解雷鋒等先輩們勤儉節約的先進事跡,再讓孩子們觀看部分落后地區短衣少食的現狀,引導孩子們從心底重視起資源節約問題,然后讓孩子們展開討論,自己發現身邊存在的浪費現象及解決辦法。
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去實踐節約的承諾,作為班主任的張瀚日帶頭開始行動。從一開始使用默寫紙,變成使用本子默寫,減少孩子們紙張的浪費。確實有廢紙要處理,她就在班級內專門設置一個廢紙回收站,孩子們的本子要正反面使用,正面使用完,反面可以驗算。使用完要小組長檢查,合格后才能扔進廢紙回收站,她還鼓勵孩子們把校園內外撿拾到的廢品收集起來,等到學期末賣掉廢品給孩子們買本子、筆等學習用品。
“起初也不是很順利,孩子們太小了,他們不知道哪些可以回收利用,哪些不可以回收,經常把吃完的零食的袋子扔進廢紙回收站,我一點點兒地告訴他們,經常舉例演示,慢慢地孩子們再也不會把作業本撕成碎屑了,教室里更整潔了,孩子們也有了節儉的意識。”張瀚日欣慰地說道。
制定學生值日制度,幫助孩子們養成勤儉節約習慣
為了調動孩子們地積極性,張瀚日制定了一系列值班制度,動員孩子們從一點一滴做起。為了做到節約用水、用電,人走水斷,人走電斷,她在洗手間安排值日生檢查用水問題,做到一人一斷水,做好廢水二次利用,把洗手水收集起來澆花拖地。還安排專人負責教室的燈、風扇、多媒體開關問題,離開前班長再次檢查,確保教室沒人所有電器必須斷電。
“孩子們挑食現象很嚴重,甚至有個別孩子分到的飯菜不吃偷偷倒掉,食物浪費令人心痛。”張瀚日告訴記者,針對這一現象,她在班里實行了少分多次的辦法,第一次一定要少分,每一種菜都少分,吃完再盛第二份,饅頭要一半一半分,吃完再拿,碗里不能有剩菜剩飯,“現在,我可以很自豪地說,我們班的學生完全可以做到‘光盤行動’,這點我還是很欣慰的。”張瀚日說道。現在,張瀚日所教班級的剩菜桶一直是干干凈凈的,也成為了其他班級的榜樣。
布置親子互動作業,帶動家庭形成勤儉節約風尚
除了給孩子們養成這一系列勤儉節約的好習慣,張瀚日還充分利用孩子對家庭的帶動作用,在作文課上設置主題,讓學生以“儉以養德,從我做起”為題書寫作文,并讓學生把作文帶回家讀給父母聽。周末休息時間,倡導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,利用廢舊物品制作小作品,親子一起繪制手抄報,讓孩子帶動家庭行動,使勤儉節約深入家庭。
“我不僅想讓孩子們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,還希望孩子們能將廢品利用好,未來,想帶領孩子們做一些手工藝品進行捐賣,利用廢品來做公益,讓孩子們感受一下愛的力量。”張瀚日告訴記者,從教多年,孩子們的天真無邪和積極向上讓她看到了祖國未來的希望,她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,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,并通過學生帶動父母的方式,共同營造了人人參與節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。
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,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我們應該繼續發揚下去,了解更多關于回收類的內容,點擊溧陽廢紙回收